当前,蜀山区积极引导互联网回收企业大力推行“互联网+回收”模式,在12个社区的72个居民小区铺设146台智能垃圾回收机,既有效解决了可回收物长期堆放、占用社区公共资源等问题,又激发居民分类投放热情,从源头推进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减量化。
3月20日上午,在蜀山区大溪地小区,记者见到了这款智能垃圾回收机。这台设备的外形类似快递柜,在箱体醒目位置设置有可回收物投放区,箱体右上侧则是一块电子操作显示屏,屏幕左侧为投放口,下方分别标注着可向箱体内投放的纸类、金属、塑料、织物等四类物品图案。
记者实地体验发现,这款智能回收机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只需要用微信扫一扫屏幕上的二维码,再把可回收的废旧物品放入投放区,系统就会自动称重并在屏幕上显示投放物品的重量,并按照每公斤0.8元计算出总金额存到扫码者对应的账户上,额度达到10元后,可通过微信提取现金。
正在投放废品的孙大爷完成投递后,点击“投递结束”按键后,箱门关闭。屏幕上立刻弹出来一行字:本次投递4.57KG,已入账3.66元(订单审核中,收益24小时内入账)。
孙大爷说,“以前废纸箱、旧报纸每次都要积攒很久,然后用电动车拉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平时占地方,卖时也麻烦,现在小区引进了这台机器,我们在家门口就可以卖,太方便了!”
“相比传统的废品回收方式,这款设备全天24小时都可以投递。用户投递的可回收物由微电脑感应,智能称重,用户不用担心缺斤少两,也无需与回收人员接触。”智能垃圾回收机运营公司负责人魏中超介绍道。
如果有人为了增加重量,给设备投喂不属于可回收物的生活垃圾或砖头等重物怎么办?魏中超表示,设备机器内外都有高清摄像头,对投递行为和物品进行实时拍摄和录像,并对照片进行AI分析及自动识别。即使物品用黑色塑料袋遮挡影响识别,人工环节也会对此类物品进行核验。
据了解,当回收机投递容量饱和后,会自动向后台系统反馈满仓信息,同时综合实时运营状态和车辆定位、交通状况等信息,派单给合适的清运员,并为清运员自动规划好最优清运线路,以提升清运效率,“科技感”满满。
那么居民投递的可回收物去哪里了?面对记者的疑问,魏中超介绍,可回收物会先在中转站暂存,每个可回收物包裹上都附有二维码,支持来源追溯。之后,这些可回收物会被按照不同品类精细分拣,再进入相应的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企业,经过再生处理,最终“变废为宝”。
记者在蜀山区大溪地、望潜华庭小区等多个小区看到,互联网回收模式能够吸引更多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
家住望潜华庭小区的张先生说:“以前家里纸盒、旧书、旧衣服、旧鞋等,直接就扔垃圾桶了。现在好了,这些都能换钱了,投得多换得多,在手机上操作一下就行了,很方便。”
“智能垃圾回收机解决了可回收物长期堆放、占用社区公共资源等问题,减少了消防通道等公共空间的安全隐患,社区环境有效改善,得到居民一致好评。”大溪地小区物业负责人说。
蜀山区城管局生活废弃物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设备不仅外观漂亮、操作方便,而且箱体密闭性好,不会渗漏和产生异味,也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居民们只需要简单操作,一键就轻松实现“变废为宝”,“通过‘有偿回收,变废为宝’的方式,社区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显著提高,小区的环境也变得更加整洁,有效推动了社区垃圾分类工作落地见效”。
此外,该设备可采集垃圾投放相关数据并传输至业务管理平台,支撑投放数据统计、投放垃圾溯源、可回收物积分累积以及设备维护等功能的实现。
另外,这种“互联网+回收”的模式从前期设点到中期运维再到后期收运处置全部由回收企业负责,不需要政府部门和小区物业投入资金。可以说是市场化企业参与垃圾分类进小区的生动体现,也是对现有的居民小区定时定点分类站点投放模式的一个有益补充。
蜀山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蜀山区正在积极推进“垃圾分类+互联网回收”模式,引导更多互联网回收企业进小区,助力垃圾分类减量化和资源化,有效提升垃圾分类工作成效,提高社会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参与率、准确率,营造全民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
目前,蜀山区已在12个社区、72个居民小区,铺设回收设备146台。截至3月底,此类设备在全区已累计回收可回收物1658.2吨,兑付金额132.6余万元,投递参与人数超13万余人,累计减碳2952.6吨。